盘点非211实力派历史学考研院校
首都师范大学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74人,专职教师64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5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8%。
建有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中心、城市社会史研究中心、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中国礼制史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有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博士25人,硕士生导师22人,省“333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和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带头人7名,10多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省级学会副会长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至今已走过整整80个春秋。其前身为1932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的历史专修科,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名称在历史上几经变化,先后命名为历史系、史地系、政史系、历史与信息学系、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在2006年定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80年的历史进程中,几代学者竭力开拓,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著名史学家杨东莼、薛暮桥、杨荣国、黄现藩、万仲文、陈伟芳、钟文典等专家教授均留下了辛勤耕耘的足迹。
学院现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3个系,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一级学科)、旅游管理等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培养资格的单位之一,面向全国和东南亚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717人,硕士研究生293人,成教自考学生650人。经过多年发展,专业建设成绩斐然。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优势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被确立为广西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史和广西地方史被确立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为广西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世界史教学团队、景区规划与管理教学团队获得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12月,我院在全校的教学评估中获得文科学院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硕士学位的30人,在读博士3人。其中,教授21人、编审1人,副教授23人、讲师15人,助教2人。教师当中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称号的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各类人才称号的专业人才6人,部分教师曾留学德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1951 年成立的平原师范学院历史系,1986 年恢复建系,198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又设立了市场营销、世界历史、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外交学等本科专业,2003 年撤系建立社会发展学院,2012年专业调整,遂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学院现设历史学、世界历史、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史系、世界史系、人力资源管理系、文化产业管理系四个系,一个教法教研室、一个管理专业实验室、一个资料室。培养历史学、工商管理学全日制本科生、函授生,承担相关各类成人教育以及“国培计划”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中国史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历史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专门史为校级重点学科。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所为校级特色与应用研究基地。附设河南师范大学文物馆和中原农耕文明博物馆。
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硕士点和一个学科教学(历史)二级硕士点,招收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下属各二级学科及相关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53 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 20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其中海外学习归国人员4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10项、省部级项目 3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3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在CSSCI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的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抗日战争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明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先后设立过史地系、文史系。1950年改名为昆明师范学院,设有文史系,1971年恢复为史地系,1982 年独立建立历史系,招收历史教育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于1986 年获“世界地区史·国别史(东南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史”硕士单位授权点。1998年,与云南教育学院历史系合并,共同组建了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 年,成立历史与行政学院。
学院现有“历史教育”、“人文教育”、“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四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世界史”、“行政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公共管理(MP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面向全校学生招收“行政管理”本科双学位教育。
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是山西师范大学最具发展潜力的学院之一。始建于1958年,1964年扩建为政史系,1984年,历史系独立建系,2002年组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学院现设历史系、旅游系2个系,5个研究机构,其中,“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是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晋学研究中心为山西省八大研究中心之一,伊朗学研究中心为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史和旅游管理3个本科专业,中国历史一级硕士点和世界史硕士点。历史学专业为教育部国家特色品牌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整体较高,是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具,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优秀的教师团队。
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前身是四平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始建于1958年,1979年单独建系,2002年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现有2系1所,即历史学系、民族学系和满族文化研究所。
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教辅人员5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各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专家3人;四平市市管专家1人;四平市十佳社科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6人(含外聘),硕士生导师27人(含外聘)。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获批“满族语言文化”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2013年3月正式招收博士生,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108人。有吉林省首批重中之重学科1个,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2个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满族文化研究基地和东北谱牒文化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满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东北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学院从198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已申获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各1个。
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于2008年在原历史系基础上组建,其前身历史系创建于1951年,1958年率先在省内招收本科生,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2年始设旅游专业,1997年升为本科;2011年开始招收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生。目前学院下设历史系和旅游管理系,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物保护技术3个专业。
学院有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中国史二级学科硕士点,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实践基地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3人,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1门,校优秀教研室1个。学院辖历史研究所、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等研究机构。
历史学专业在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东北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居于省内前列,形成显著特色和优势,在国内颇有影响。旅游管理专业为黑龙江省最早设立的此类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兼顾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依托地域优势特色在黑龙江旅游资源开发和冰雪旅游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物保护技术专业适应了市场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学院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400余人,研究生120人。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在读博士8人。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13年7月。前身是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的历史系,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人文学院历史系,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的历史与民族学学院。
历史学院设有中国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教研室三个教学机构,以及新疆伊斯兰教研究中心、中亚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软环境研究中心、专门史重点学科等四个研究平台。现有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两个本科专业,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民族学(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史方向、硕士点中国少数民族史)和教育硕士(历史学)。
历史学院拥有一支具有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学院现有各类学生99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93人,硕士生52人,成人教育学生645余人。
历史学院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系级教学单位,著名历史学专家侯灿、钟国发、孟宪实等为历史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十多年来,经过教师们的辛勤耕耘,历史学院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上不断提升,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培养层次,为自治区培养了众多历史学骨干教学、科研人才。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前身为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1981年建系,2001年9月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历史系,2007年9月两系合并定为现名,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的院系之一。下辖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广播电视学、社会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等5个教学系,设有6个本科专业方向。
近年来,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有世界史和专门史2个硕士点(世界史为一级硕士点),1个省重点学科(世界史)和1个省重点专业、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1个校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升本〉)、1个省级科研平台(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与优化,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世界史数据库信息中心”和“应用文科综合实训中心”2个。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前身为历史系,始建于1984年,2002年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2013年5月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就卓著,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拥有博士学位者33人。教师中有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省部级以上专家,多人获得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校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和教学新星等荣誉称号,13名教师入选聊城大学优秀人才“百人计划”,4人在全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学院荣获聊城大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设有历史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名校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教育部特设新型跨学科专业)3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世界史”,招收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方向)5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在校生1070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为山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运河学研究院”为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拥有社会学、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点以及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拥有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文教育4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社会学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中国史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民俗学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创设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客家研究中心,以及东南亚研究中心、蒋经国研究所、客家社会与民俗研究所、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所、畲族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现设有历史与人文、旅游管理两个教研室及数字民俗实验室。学院资料室面积两百多平方米,拥有包括价值40多万元的《四库全书》等大型藏书和特色藏书,共藏书3万余册,涵盖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并形成了苏区史、客家学、民俗学、蒋经国研究等方向的系统资料。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实践教学平台众多,建有设备一流,全国领先,集田野调查、教学、科研、生活、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白鹭“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此外还拥有多个较为稳定而条件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现有一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一个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史,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三个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文艺学教学团队;一门省级重点课程:汉语言;六门省级精品课程:汉语言、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史、外国文学史;一个省级B类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个校级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个校级优势学科:中国史。
重庆师范大学
学院现有5个硕士点和1个硕士点研究方向,即“专门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技术与教学论方向)。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博物馆学、社会工作,现有在校本科生近900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学院下设机构为:2个办公室(即院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资料室、4个教研室(即中国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考古与博物馆学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社会工作教研室)。现有重庆市重点学科“专门史”、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家财政部与地方高校共建项目“考古与博物馆学教学与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重庆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资料室藏书(含电子资料)2万余册。
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社会史、重庆地方史、三峡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等重点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承担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61部、发表学术论文483篇,并先后获得省部级社科奖10余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目前,全院师生正在“教学立院、学术强院、制度理院、和谐兴院” 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上,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贵州师范大学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和中国史三个一级学科先后获批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为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史、政治学均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组建时,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在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省首批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并列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和政治学均为省内该学科首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覆盖20多个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此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史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总计全院共有近3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授权方向(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历史)。每年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在校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在建省级研究生教育精品课1门、省级研究生课程案例库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
西华师范大学
创系以来,先后包括现代墨学翘楚伍非白与史学名家贾问津、吴景贤、赵吕甫、李耀仙、江宗植、刘静夫、龙显昭、王明元、姚政、阮明道、谢增寿等在内七八十位教师曾执教于此。截至2017年2月,学院共有教职工42人,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吴佩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吴佩林),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蔡东洲),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文廷海、蒋晓春、杨洪贵、吴佩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吴佩林),省校级教学名师4人。院外业务关联教授中,二级教授王安平1人,三级教授李健、杨和平、文廷海3人。
历史文化学院1952年开设历史学本科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学院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师范),设有两个一级硕士授权学科(考古学、世界史)、三个二级硕士授权学科(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并获得学科教学论(历史方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方向授予权。历史学本科专业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被批准为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历史文献学荣获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成为校级首批重点学科,《中国传统文化纵论》被评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近现代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中南民族大学特色鲜明的科研教学型二级学院,现有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民族学(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社会学、宗教学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民族学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也设在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5人。45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16人,副教授13人,讲师16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8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此外,学院还先后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郝时远、杨圣敏、马戎、乌丙安、何星亮、王铭铭、林超民、何光岳、李绍明等先生为兼职教授。
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是西北民族大学较早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单位,1996年设立宗教学硕士专业学位点,2000年、2003年分别增设了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专业学位点,2011年中国史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学院现有1个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8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史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藏传佛教文献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文献与历史文化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3个博士招生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助教4人;博士12人、硕士11人。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专家1名,甘肃省“333科技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专家2名,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3名,甘肃省五四奖章获得者1名,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学院教师近年来承担了1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教材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14项,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学院还聘请了11名相关学科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